2005年11月1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三版: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法制报,你是我心中一盏灯!”
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

  “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政法工作者。”衢州市柯城区政法委原副书记徐招发一直强调着这句话。这名军人出身,与法律打了一辈子交道,即将退休的政法老干部的谦虚低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而在柯城区政法委其他同事眼里,这位老书记让他们佩服的,还有他依托《浙江法制报》开展法制宣传工作的高招。

  他这样宣传报纸:
  看过之后你们就知道法制报好了
  “我这辈子倒真的跟法制结了缘。”老徐端着茶水,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。
  徐招发今年59岁,衢州本地人,1979年从部队转业后,先后在县检察院、区人大法工委、区司法局、区政法委等单位工作。1996年,老徐成了柯城区司法局局长,就是在这时候,老徐认识了《浙江法制报》。这以后,就再也没跟法制报疏远过。
  刚刚接触《浙江法制报》时,这份省内惟一的省级法律专业报以其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老徐。“很难看到这样一份好看又实用的报纸,我对法制报可是一见钟情啊!”老徐说,第一次看过法制报后就留下了深刻印象,可读性强、专业信息丰富、实用性强,并且浅显易懂,“当时就觉得,不把这样一份报纸介绍给群众实在太可惜了。这不就是一份现成的百姓法制教科书嘛!”
  于是,老徐下乡检查工作的时候,一有机会就会向大家介绍《浙江法制报》:“你们不要怪我老徐唠叨,看过之后你们就知道!”老徐介绍法制报的时候可是信心满满,他坚信,这份报纸不仅干法制的内行人喜欢,也同样能赢得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喜爱。几个基层干部将信将疑地听从了老徐的推荐,一年看下来,他们主动找上了老徐:“徐局长,哪里能订《浙江法制报》?”老徐嘿嘿一笑:“怎么,你们还想订?当初你们不是还嘀咕我怎么把这报纸夸成那样吗?”“看了一年报纸,我们可真是懂了不少法律常识,开展工作得心应手了许多。再说,法制报好看,家里人也都还想看呢!”老徐终于确信,跟自己一样,大家也喜欢这份报纸。从此,法制报成为了老徐开展群众法制建设的重要助手,他说,在群众中,特别是在农村群众中普法,法制报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。“就像春风细雨,润物无声。每天看报,百姓的法制观念、法律意识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。”群众懂法了,因无知而犯罪的事件也少了,老徐这个司法局长也当得更安心了。
  他这样用好报纸:
  将报上看来的信息用到工作上挺管用
  1999年,老徐担任了柯城区政法委副书记,比起司法局局长的职位,这个工作能够接触到更多百姓生活第一线的法律问题,老徐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百姓知法懂法的重要性。
  “有些百姓,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。往往要等事件已经不可挽回,公安或者法院已经找上他们时,他们才知道,原来这个事情是不能做的。”就像农村常见的赡养老人问题,很多人根本不知道,原来赡养老人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,还是个法律问题。群众后悔不迭的表情让老徐很揪心:“是我们普法工作做得不够,百姓才会犯这种错误。”在开展其他具体工作的同时或工作之余,老徐介绍更多的群众结交了法制报这个良师益友。
  担任政法书记之后,老徐又“开发”出了法制报的另一个作用:启发工作思路。区政法委办公室杨主任对2003年底发生的一件事记忆深刻。2003年底,柯城区政法委开会拟订2004年的工作计划,老徐提出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,还介绍了社区矫正的具体做法。老徐是怎么知道这些的?原来,2003年的《浙江法制报》上报道了上海等地的社区矫正工作已起步,并且取得较好效果的消息,细心的老徐把这则消息记在了心里。
  很快,这项工作被写进了柯城区政法委2004年的年度工作计划,政法委现任书记盛世根决定在柯城区试点开展该项工作。于是,等国家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文件正式下达时,柯城区已经有了实际经验可以总结了。
  这种“走在前头”的事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。开展晚上巡逻队工作、学习“枫桥经验”,柯城区政法委也都走在文件前头。这些也都是老徐在法制报上淘到的“宝”。老徐还会根据法制报上刊登的政法工作动态及时调整工作。
  老徐不光借一切机会把法制报介绍给别人,他自己也不会轻易放过法制报的每个字眼,可能正是这个原因,老徐才将法制报利用得这么彻底。